TP钱包最新版本的全球用户案例分享 2016级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

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

  • 首页
  • tp官方网站下载app
  • tp官网下载最新版本安装
  • tpwallet官网下载
  • tpwallet最新版官网
  • 你的位置: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 > tpwallet官网下载 > TP钱包最新版本的全球用户案例分享 2016级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TP钱包最新版本的全球用户案例分享 2016级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5-05 06:16    点击次数:167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一、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是应用计算机工程原理、方法、技术,围绕信息的采集、传送、分析、处理、安全与管理等方面,面向各应用领域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制造、开发的工程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重点解决生产实际、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需求和问题,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如何与通信技术融合构造网络与计算系统,如何与其他领域交叉融合构造计算机应用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服务计算、嵌入式系统),网络与通信(下一代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信与信息安全(软件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技术领域特色: 可信网络、服务计算与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领域研究生培养依托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灾备工程实验室、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中心、可信与分布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为核心的100余人的导师队伍,取得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  

    二、专业方向    

    01 移动互联网  

    02 大数据与智能信息处理  

    03 云计算与服务计算  

    04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  

    05 多媒体技术  

    06 可信软件与信息安全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融合的信息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具体包括: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熟悉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方法和手段。  

    3、具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原理、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进行应用系统抽象、设计、开发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协调沟通的能力。  

    4、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其它领域交叉融合进行创新研究及开发的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应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学制3年,脱产学习。  

    培养方式按照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结合的模式,入学后与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共同制定整个硕士阶段的培养计划。  

    课程学习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完成相应的课程学分,tp官方网站下载app课程学习原则上应在开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完成。所选课程若未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门开课, tp钱包官方网站可选择为学术型工学硕士开设的同名课程。  

    专业实践应按照培养要求在论文开题前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专业实践应注重培养实际能力,应面向企业实际需求,参与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专业实践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来自于与校内导师有合作的企业、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专业实践可采用派驻企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研发、或进入学校认定的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或参加校内导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研发。实践结束后,学生根据实践内容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并填写《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表》,经双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备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学分      

    本专业要求总学分≥34学分      

    类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      

    位      

    课      

    程      

    第1组, 至少选2 门(公共必修课)      

    33111007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33211007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2组, 至少选4 门(硕士英语)      

    2031101160      

    研究生英语写作      

    18      

    1      

    3311100933      

    研究生英语科技写作      

    18      

    1      

    3311100934      

    研究生英语职场交流      

    18      

    1      

    3311100935      

    研究生英语国际会议交流      

    18      

    1      

    3311100936      

    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讲      

    18      

    1      

    3311100937      

    研究生英语跨文化交流      

    18      

    1      

    3311100938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18      

    1      

    第3组, 至少选1 门(职业素养类课程)      

    2121101164      

    就业指导      

    36      

    2      

    2121101169      

    有效沟通技巧(MOOC)      

    18      

    1      

    3131400130      

    知识产权及信息检索      

    18      

    1      

    第4组(基础理论课(至少3学分))      

    3111400006      

    近世代数及其应用      

    54      

    3      

    3111400007      

    图论及其应用      

    54      

    3      

    3111400011      

    信息论基础      

    36      

    2      

    3111400014      

    编码理论      

    36      

    2      

    3131400100      

    数值与符号计算      

    54      

    3      

    3131400101      

    信息科学原理      

    36      

    2      

    3411400003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54      

    3      

    3411400099      

    高级数理逻辑      

    54      

    3      

    第5组, 至少选4 门(专业核心课)      

    3111400017      

    宽带通信网      

    36      

    2      

    3131400102      

    现代软件工程      

    36      

    2      

    3131400103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36      

    2      

    3131400105      

    高级操作系统      

    36      

    2      

    3131400106      

    计算机通信基础      

    54      

    3      

    3131400107      

    Advanced The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6      

    2      

    3131400108      

    算法分析与设计      

    36      

    2      

    3131400109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36      

    2      

    3131400111      

    现代密码学      

    36      

    2      

    3131400112      

    现代服务科学原理与技术      

    36      

    2      

    3131400113      

    多媒体计算理论与技术      

    36      

    2      

    3131400114      

    计算语言学基础      

    36      

    2      

    3131400115      

    嵌入式系统      

    36      

    2      

    3131400116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6      

    2      

    3131400119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英文)      

    36      

    2      

    3131400120      

    计算机网络原理      

    36      

    2      

    3131400121      

    分布式计算环境      

    36      

    2      

    3131400124      

    信息安全技术      

    36      

    2      

    3131400125      

    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      

    36      

    2      

    3131400332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36      

    2      

    3131400333      

    高级网络安全研究与应用      

    36      

    2      

    3131400358      

    软件安全      

    36      

    2      

    3141400331      

    机器视觉      

    36      

    2      

    非      

    学      

    位      

    课      

    程      

    第6组(专业选修课)      

    3131100006      

    机器学习      

    36      

    2      

    3131100008      

    面向对象技术与C++编程      

    36      

    2      

    3131100041      

    Java技术      

    36      

    2      

    3131100132      

    复杂网络      

    36      

    2      

    3131100246      

    计算机通信新技术(系列讲座)      

    36      

    2      

    3131100247      

    计算机图形学      

    36      

    2      

    3131100254      

    计算智能      

    36      

    2      

    3131100526      

    无线移动通信安全技术      

    36      

    2      

    3131100575      

    现代网络管理理论与技术      

    36      

    2      

    3131100583      

    移动通信网原理与技术      

    36      

    2      

    3131100591      

    协议工程与通信软件      

    36      

    2      

    3131100597      

    信息安全管理      

    36      

    2      

    3131100681      

    知识工程      

    36      

    2      

    3131100782      

    物联网技术      

    36      

    2      

    3131100783      

    容错计算原理与灾备技术      

    36      

    2      

    3131100787      

    网络存储与容灾技术      

    36      

    2      

    3131100788      

    物联网安全      

    36      

    2      

    3131100794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      

    36      

    2      

    3131100836      

    高级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36      

    2      

    3711100149      

    高级无线移动通信      

    36      

    2      

    3711100322      

    论文写作基础和技巧      

    36      

    2      

    3711100386      

    软件体系结构      

    36      

    2      

    3711100484      

    网络管理原理      

    36      

    2      

    3711100493      

    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      

    36      

    2      

    3711100554      

    下一代网络技术      

    36      

    2      

    3711100746      

    服务计算      

    36      

    2      

    3711101071      

    互联网新技术及服务      

    36      

    2      

    3721100920      

    软件定义网络      

    36      

    2      

    第7组(创新创业类课程(最少2学分))      

    3111101166      

    创业与创新方法论      

    36      

    2      

    3111101167      

    创新与创业实践——从硅谷到北邮      

    18      

    1      

    3211101165      

    创业思维与商业模式      

    36      

    2      

    3211400357      

    创新与创业      

    18      

    1      

    实践环节      

    第8组, 至少选1 门(实践环节)      

    2031400129      

    专业实践      

    0      

    6      

    必修环节      

    第9组,至少选1 门(必修环节)      

    3321101168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MOOC)      

    18      

    0      

    学位论文      

    第10组, 至少选1 门(学位论文)      

    2031101134      

    硕士学位论文      

    0      

    6      

    学位论文说明: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过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及论文答辩者,记6学分。  

    六、学位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进行选题,并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开题前成立由导师召集本类别/领域的3-5人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实施方案等做出科学论证,写出篇幅不少于5000字(英文不少于3000词)的书面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按要求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报告到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但不记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按阶段向导师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并在第五学期进行阶段报告。阶段报告由导师召集本类别/领域的3-5名专家参加。硕士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同时写出篇幅不少于6000字(英文不少于3500词)的书面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按要求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阶段报告并提交书面报告到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但不记学分。  

    七、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  

    2、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3、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难度要求和工作量,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体现应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论文正文一律使用中文书写,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论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要引证原著、并加附注。  

    5、凡需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  

    6、具体要求详见《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申请答辩资格  

    1.1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的学分;  

    1.2按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并将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  

    1.3 导师签字同意。  

    2、申请答辩程序  

    硕士研究生应登录“研究生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进行学位论文评阅。评阅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周。  

    3、论文评阅人组成  

    3.1由硕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两名;  

    3.2论文评阅人应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3.3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名为校外企业的专家。  

    4、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由硕士研究生导师会同学院分学位委员会确定五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并设秘书一人(由校内教师担任),负责填写表格及记录答辩相关事宜。  

    5、答辩委员会委员资格  

    5.1答辩委员会委员应由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担任;  

    5.2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6、论文答辩  

    6.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后,待评阅意见全部返回,并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组织答辩;  

    6.2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会中应能正确回答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问题,以及本类别/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问题。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按评分标准对学位论文予以成绩评定,并进行投票表决,表决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当“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并报送学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九、学位授予    

    学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申报硕士学位人员进行投票表决,获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票者,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并授予硕士学位。  



    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